全國范圍內倡導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制劑出口,為中國制劑進入國際市場帶來了發展良機。今年以來,受原料藥和醫療器械出口增速放緩影響,我國醫藥出口總體微增8.6%,出口額110.26億美元,其中西藥制劑出口增勢明顯,成為拉動我醫藥外貿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一季度,我國西藥制劑進出口額達到31.2億美元,同比增長47%。其中,進口額24.8億美元,同比增長45.65%;出口額6.4億美元,同比增長52.63%,出口增幅高于原料藥47個百分點,高于整體醫藥增長44個百分點。
發達國家占比上升
一季度,我國西藥制劑共出口到150個國家和地區,對發達國家的出口額比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51%,市場日趨多元化,出口發達國家占比有所提升。其中亞洲、大洋洲和歐洲為我西藥制劑出口前三大地區,占我西藥制劑出口總額的79%,出口額分別為2.23億美元、1.47億美元和1.15億美元。
隨著我國 企業加大國際化認證步伐,我對澳大利亞、歐盟等發達國家的出口呈現急劇增長之勢,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別達到98%和106%,高于西藥制劑整體出口增幅近100%,所占比重分別提高了3.9%和6.2%。
從進口市場來看,歐洲、亞洲和北美依舊是我國西藥制劑進口的主要來源地,從這三個地區進口的制劑占我西藥制劑進口比重的93%。一季度,我從東歐、中東和非洲的西藥制劑進口額增長巨大,分別達到169%、108%和51%,而從北美和東盟的進口額則同比下降了4.1%和60%。其中,從匈牙利、波蘭和保加利亞進口西藥制劑增長是拉動我制劑東歐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進口產品則主要集中在維生素類 藥品、其他已配定劑量藥品、已配劑量含有其他生物堿的藥品、頭孢呋辛制劑和以激素為主要成分的避孕藥。從中東的西藥制劑進口額較小,但增長較快,主要進口地為以色列,產品則集中于維生素類藥品和已配劑量含重組人胰島素的單方制劑。從東盟的進口主要來自新加坡的轉口貿易,主流市場的價格壓力以及跨國企業在新興市場投資加大了我國從新興市場進口西藥制劑的步伐,這或許是導致我西藥制劑從北美和東盟進口額下降的主要原因。
民企占比首過半
今年一季度,我國共有750家企業從事西藥制劑出口,其中國有企業118家,出口額7544萬美元,同比增長9.5%,低于西藥制劑出口總體增幅43個百分點,占比11.8%,比去年同期下降5%。貿易主體結構明顯變化,民營企業出口首次占據半壁江山。三資企業出口則呈現負增長,占比36%,比去年同期下降23%。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出口呈大幅增長之勢,出口額達3.3億美元,同比增長229.6%,出口比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占我西藥制劑出口總額的52%。但從整體來看,我國本土西藥制劑企業的集中度依舊不高,對發達國家市場的出口依舊以外資企業為主,民營企業在西藥制劑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主要原因為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等市場需求大幅增長。
一季度,我國共有217家企業從事西藥制劑進口,其中88家為外資企業,進口額占西藥制劑進口總額的65.5%,同比增長37.7%,集中度相對較高,基本掌控著我國西藥制劑進
口的命脈。
相比之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進口額相對遜色,42家國有企業進口額占比只有15.7%,82家民營企業進口額僅占14.8%,但國有企業的進口增長幅度較大,一季度同比增長97.7%,高于西藥制劑進口總體增幅52個百分點。
全球藥業已進入無國界時代,我國 醫藥外貿從出口原料藥升級為出口制劑是大趨勢,國內制藥企業從中國市場走向國際市場是大勢所趨。全球藥品市場的快速膨脹以及專利到期井噴,政策鼓勵國際營銷體系建設以及國內醫療體制改革為中國制劑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季度我國西藥制劑進出口的快速增長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預示著我國西藥制劑外貿蓬勃發展的局面必將繼續保持。 |